AGI is the pilot, not the copilot
这两天翻看自己之前的博客,突然发现在大概一年前我就已经对当前AI的发展做了一些判断,不过当时是从产业智能和生成式娱乐的角度上谈的。今天突然有一些想法,仅做随笔记录。
生成式娱乐:从UGC到AIGC
生成式娱乐的演进有其反垄断意义,让普通大众从原本的仅能从各个大的平台(Twitter、微博、抖音)获取用户创作的内容,到每个用户可以通过AI生成自己想要的内容。将人们从大厂的定制化信息流中解脱出来,以一种革命性的方式让用户可以创造自己的idol、自己的聊天伴侣,从而打破巨头对IP、文化产业、内容制作的垄断。理论如此,但这里仍有几个隐忧,一个是已有利益集团通过他们现在掌握的手段,对AIGC进行各种抹黑、黑粉操作,比如Charact.ai被诉导致人们沉迷于虚拟角色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,只要有人想打响诉讼战,则AIGC的独角兽们就需要为此疲于奔命,最后或许难逃以身相许给其他大厂或利益集团的命运,也就是说,勇者被恶龙简单吃掉了;其二是目前技术的限制,并不能创造能满足人们较高精神需求的作品,这也是我对这一项工作感到不够兴奋的原因,固然我们可以用LLM做黄聊,用diffusion搞黄图,但是我们很难让AI搞出一部三体,让我们的用户沉迷于此,但代价是什么?
马克思认为,包括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制度是资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之一,即通过垄断知识成果来实现超额收益,但我这里不想讨论知识付费之类的问题,因为我们在市场化的环境中,就没办法脱离市场来“销售”任何一件“商品”。
让AI成为Pilot,不是Copilot
LLM作为Copilot已经有一段日子了,最近大家正在努力地让AI掌控计算机、掌控汽车(智驾),实际上,在智驾层面,智能驾驶AI比现在的大模型更加符合生产力进步的标准,更加接近于成为Pilot,而目前很多的LLM Agent仍然处于Copilot层面,他们要么是本来想做一个超级AI,自动搞定一些,接着铩羽而归,要么就是根本没有尝试,对于Agent浅尝辄止。目前,乐观者认为大模型的潜力仍未被充分发掘,而硬币的另一面则是大模型的表面实力也难以更进一步,人类已经拿不出足够的算力和资源对大模型训练进行进一步支持,这从GPT5的难产和各个大模型厂商都在玩所谓思维链就能看出,LLM愈发从模型参数的军备竞赛,转向对LLM的进一步调教。也就是说,接下来的世界可能是属于微调和领域小模型的,而这一步也正是产业化的最关键一步。当人们以自己擅长的领域为基础,对大模型进行充分发掘时,或许我们最终可以到达那应许之地,实现AI技术的产业化,达成我们这个时代的生产力飞跃。
结语
在这一判断下,我认为目前任何以Agent作为卖点的产品和公司都将在很快一段时间里受到挑战,聪明的人们已经越来越开始“发掘模型的潜力”,而所有做产品、以产品力见长的公司,也需要将下一阶段的重点放在更加激发模型的生产力上,这也是所谓AI原生应用产品力的最终体现。
对于个人选择,我仍然觉得智驾和产业智能化是比较好的选择,这里的产业可以是制造业,也可以是互联网、广告等产业,而生成式娱乐和内容创作在我这大半年的实践中,我感觉其创造的价值愈发有限,其整体叙事愈发难以自圆其说,因此目前持保留态度。